7月16日至21日,濟南,第一屆全國百年名校足球精英交流賽暨體教融合校長論壇,注定會是一場美妙的緣分。所謂緣分,很多時候,往往是一群人在同樣的意愿、同樣的方向上的能量聚集,才應運而生地促成了一些事情。
差不多整整一年前,粵傳媒旗下《足球》報走進了南岳衡山腳下一所秀美寧靜的學校——岳云中學,該校由近代著名教育家何炳麟先生等人于1909年(清宣統元年)創辦,革命先驅楊開慧、文學家丁玲、音樂家賀綠汀和大將鄧華等人,都先后就讀于此。創辦人和首任校長何炳麟先生,在建校伊始,即定下“以全面發展為宗旨,以數學體育為兩翼,以勤恪忠毅為校訓”的辦學思想,老人家為后來的辦學者留下了一段佳話,他每天凌晨六點鐘會準時出現在學校的操場邊,手里拎著一籃子煎雞蛋,每個早起鍛煉的學生在跑完三圈后,都能得到校長至高無上的獎勵。
這一籃子煎雞蛋,成了岳云人一百多年來骨子里恪守的原則。年輕而富于激情的校長呂強,幾乎沉迷于自己每天面對的這一百多年厚重的歷史,其間點點滴滴的掌故如數家珍,但是,他悵然若失地告訴《足球》報,體育、校園足球、升學率、招生范圍……這一大堆詞匯每天都在劇烈地撕扯著他的神經,雖然他們是校園足球特色校,并且也聘請了專業教練,但那些躺在校史館里的歷史文獻,并不能幫助他們突破小縣城在教育資源上的種種限制,他們甚至至今都無法組建出一支成建制的校隊。
也許,這就是《足球》報萌生出舉辦全國百年名校交流賽這個念頭的初衷。全國校足辦成立于2008年,教育部在2015年正式發文倡導推動了整個學校系統校園足球的發展。但是,校園足球究竟是什么?是高高掛在校門口的一塊招牌,還是必須完成的一項額外增加的課時指標?帶著這些疑問,《足球》報走進了中國足球發展基金的辦公室,這個隸屬于國家體育總局的基金會,長期關注青少年足球發展,每年都資助和舉辦一系列以青少年足球為題材的賽事或活動。共同的關注和共同的情懷,往往能使人在最短的時間內一拍即合。把各省各地的百年名校召集到一起,邊打比賽邊交流,然后聽聽最了解具體情況的校長們,談談心得,聊聊體會。對于《足球》報的想法,基金會的領導們大為贊同,他們對基層的充分了解,和大量的實操經驗,支持他們作出了最基本的判斷,也使得這項賽事的提案在此后近三個月的全國遴選過程中始終排名第一,最終得以玉成。
今年3月,教育部等七部門發布《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的實施意見》,一周后,體育總局聯合十二部門印發《中國青少年足球改革發展實施意見》,把包括校園足球在內的青少年足球再次提升到一個政策的高度,并且史無前例地將焦點問題指向青少年足球人才的上升通道,如何解決12歲退役的現象?如何正確建立“631”模式?如何貫徹3+4的原則,徹底打通基礎教育通向大學教育的路徑?一系列綱領性文件在指明了大方向之后,亟待解決的恰恰是從文件到落地的具體實施辦法。百年名校,不僅因其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在各省各地極具影響力,更是集中了當地優質的教育資源,于校園足球而言,是宣傳隊,是播種機,是帶動和影響周邊校園系統上行下效的燈塔。應該說,想通了這層關系,當初的一個動議,變得越來越有現實意義。
4月1日,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支持的14項國家級和國際級青少年公益賽事正式對外公示。好幾個校園足球開展得頗有成效的城市聯系上《足球》報,表達了承辦此項賽事的意愿。其中濟南市教育局的宋豫當仁不讓,他甚至毫無商量余地地給《足球》報發來一句話:除了勝利,我們已無路可走。在一次采訪中,《足球》報認識了這位濟南市分管校園足球的副局長,但宋豫似乎更享受于自己的另一重身份,濟南市所有校園足球特色校里下到一年級小學生、上到每一個校長共同的朋友,共同的大管家。
宋豫和他的領導,濟南市教育局局長王纮是一對好搭檔,他們對校園足球的態度,體現出一種最樸實的情感:看著孩子們在球場上放肆奔跑,覺得身上每一個毛孔都無比舒坦。濟南的校園足球不缺賽事,在他們的推動下,“校校有隊,周周有賽”,已經變成了現實,而貫穿整個濟南校園足球賽事的關鍵詞是“最美主場”,簡單來說,就是不但要孩子們想踢就踢,還要踢得漂亮,踢得有內容,有文化。但是,這并不影響他們對“百年名校杯”的青眼有加,因為這就是“校園足球打開門,走出去的開始”。
從4月到7月,這三個多月的時間里,宋豫和他的團隊干了多少事,恐怕一言難盡。有一件事很能說明問題,除了本市的3所參賽學校,他們發動了其他21所學校,對來自17個外省的21支球隊采取人盯人的戰術,所謂“一對一結對服務”。按照宋大管家的說法,“我們不僅要服務到每一個細節,更是要在這樣的結對服務中讓校與校之間就近交流,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賽事給我們濟南帶來的學習機會”。
就是這樣的一群人,在共同的理解之上,促成了這段美妙的緣分。“這緣分,像一道橋”,連接了來自全國18個省,覆蓋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組別,共24個學校的球隊。今天,近600名滿臉稚氣的孩子,和他們背后的校長們,將陸續來到這座同樣歷史悠久的名城,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很美,但這些孩子們的到來,一定會讓濟南的夏天變得生機盎然、朝氣蓬勃。接下來的七天時間里,大家將認真地比賽,暢快地交流。《足球》報,在漫長的44年的時間里,不斷地關注著中國足球發展的每一根神經末梢,這一次,我們只想讓這些喜歡在草皮上奔跑的孩子們,更加明白,他們的快樂,到底來自于哪里?
百年名校杯,濟南,我們來了!
來源:《足球》報